关于我们
初度展出113件套!琉璃河行状专题展亮相首博,揭秘北京3000多年建城史
28日,在齐门博物馆开幕的“太保墉燕——房山琉璃河行状专题展”现场,两件错位3000年的青铜器——伯鱼簋与圉簋,以“盖因素离”的口头,静静排列在展柜中。
它们的器身与器盖曾在3000年的岁月中彼此错配,历经考古责任的甄别,终于得以“再行配对”。
展览中的伯鱼簋与圉簋
算作齐门博物馆 “北京历史文化展”系列展览的首展,本次展览聚焦的琉璃河行状是燕山南麓现在已知面积最大的西周行状,同期亦然国内迄今发掘时间最长、范围最大、内涵最丰富的西周封国行状。过程60余年抓续考古责任,该行状发现了多重城垣、大型建筑、圆善墓葬区、建城铭文和甲骨文等进攻遗迹,持续出土了多数缜密的青铜器、漆木器、玉石器、原始瓷器、陶器等珍稀文物。琉璃河行状是西周分封轨制的实证,是西周燕国齐城和始封地,将北京建城史推动至3000余年前,被誉为“北京城之源”。
展览全心彩选了180件(套)珍稀文物,其中初度展出文物达113件(套),以“封疆—营齐—立制—保护”为叙事干线,通过“撤职北疆”“燕齐肇建”“鼎天鬲地”“传承永续”四个单位,系统梳理了琉璃河行状自西周初年于今三千年的娴雅演进。
展览展出了齐门博物馆镇馆之宝堇鼎、伯钜鬲,要点展出的多件带有铭文的青铜重器用有极高学术价值:克盉、克罍上铭文的记录,是西周分封轨制在北京地区试验的什物见证。
齐门博物馆镇馆之宝堇鼎
齐门博物馆镇馆之宝伯钜鬲
青铜器上高明正经的铭文,不仅记录了古代王朝的紧要事件,更映射出这座城市在娴雅换取、军事守卫与礼法成就中的早期口头。武器与礼器共存,城垣与墓葬并现,勾画出一幅燕齐东说念主群活命、劳顿、祭祀与守卫的历史画卷,呈现出城市娴雅从萌芽到成长的轨迹。
这次展览并未留步于“摆文物”,齐门博物馆展览部策展东说念主赵立波先容,在展示时候上,全展利用三维投影、数字沙盘、粒子投影等科技时候,打造千里浸式不雅展体验。不雅众可通过交互屏幕360度赏玩文物细节,近距离感受青铜器的锻造工艺。
展览特殊诞生“琉璃河国度考古行状公园中枢区成就”筹画决策公众投票区,让市民参与行状过去见识,推动考古遗产从学术着力向城市文化柬帖转动;同步打造极品文创展售区,甄选承载房山区地域娴雅的非遗工艺品与创意筹画,让不雅众得以将浓缩的历史文化带回家。